世界范围内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份额占到了31.7%”,一份来自IndustryWeek的报告显示——也就是说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3D打印技术用在了汽车制造领域。据统计,年仅在中国汽车消费就达到万辆,这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3D打印占到的份额仅为3.7亿美元。尽管如此,3D打印仍在以星星之火的态势迅速在汽车领域蔓延,据SmarTech预测,到年这个市场有望达到22.7亿美元,折合为人民币则将近亿。
谁在用?用在哪里?
3D打印技术面临最大的难题便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应用市场的开拓,然而在上个世3D打印一经面世就很快在汽车制造领域找到了适合生存的土壤,并深深地扎根于此。
福特汽车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购买了3D打印机,并逐渐建立了3D打印技术实验室和五大3D打印原型制造中心,共有14台不同的工业级3D打印机,每年制作的零件高达2万件。宝马自年起就将“增材制造”科技应用于概念车、原型车的制作。兰博基尼在早期是通过外包的形式在产品开发制造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另外,上海大众高级经理沈卫东也告诉《3D打印世界》,“大众汽车从年就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了。”
到今天,除了福特、宝马、兰博基尼、大众之外,像通用、保时捷、本田、克莱斯勒、奔驰、奥迪等,几乎所有的整车厂都在采用快速成型设备来满足汽车不同阶段的研发需求。
“我们主要将3D打印应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沈卫东说,“其中设计阶段应用得最多,设计部门将一个零件在电脑上设计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3D打印非常快速地制造出实体,然后对它做一个快速的评价,也有可能会装到实车上面测试一下它的性能,如果设计结构和装车性能都满足要求的话,我们就会冻结这个设计数据,然后再进行批量生产。”
从内饰到轮胎、空气管道、盖子、气动模型、缸体、缸盖、燃油系统、壳体等设计及功能验证3D打印都可以大展拳脚,因为它无需开发模具便能非常快速地将原型打印出来,开发人员能通过3D打印件静态分析和实车安装发现问题,再和结构设计工程师技术沟通,优化零件结构设计,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可制造性,简化零件结构,验证技术结构可行性,提高产品成熟度。
除了设计验证之外,沈卫东介绍,用的比较普遍的是造型模型方面,“汽车造型有很多3D打印的模型,出来的效果几乎跟真车差不多,这样我们可以对车的造型做出有效评价,这对传统造型模型来说进步很大。”其次,3D打印还可以在一些辅助检具和夹具中使用。
发动机缸盖
然而,除了在研发的实验室阶段,近年来3D打印也逐步发展到功能零部件的打印,但仅限于赛车这种小批量且对个性化要求极高的车种。像宝马就为BMWZ4GT3的一款DTM赛车3D打印了一个整体成型的轻金属水泵转子,以替代以前使用的塑料材质的部件。据行业内人士介绍,F1赛车的进气歧管为复杂薄壁结构,材料为镍合金材料,采用传统加工工艺难以完成,采用SLM技术就可以实现该零件的完全自动化一次整体成型,包含热处理和精加工,只需一周时间即可,功能齐全,适合高温高负荷运转。
从总体来讲,3D打印在造型评审、设计验证、复杂结构零件、多材料复合零件、轻量化结构零件、定制专用工装、售后个性换装件等汽车方面的应用逐渐占到了主导的地位。
想了解更多3D打印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及相关设备信息,免费咨询,--,。
关于上海数造
上海数造创始人赵毅博士是卢秉恒院士首批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从一九九三年就开始研究光固化(SLA)3D打印设备,并于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自主开发了白光三维扫描仪和激光人体扫描仪。上海数造提供三维数字化制造全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销售各类3D扫描仪、3D打印设备,并提供3D打印丶3D扫描、逆向工程、非接触检测等技术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