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心积虑地针对“中国制造”推出征税清单,到肆无忌惮地签署“台湾旅行法”挑战“一中”底线,特朗普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什么贸易平衡,而是延续冷战思维,全面围堵与遏制中国。
◎《汽车人》记者管宏业
就在中国对等回应,将对原产于美国的亿商品加税第三天,美国挥舞起更大的大棒。4月6日,特朗普表示,鉴于“中国不公平的反击”,他已责成美国贸易代表依据“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也就是说,特朗普计划向总价值1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
4月6日晚上八点,商务部召开记者会强调,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在应对措施上不会犹豫。如果美国公布亿美元的清单,中国将立刻反击。
很显然,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让特朗普非常意外,恼羞成怒下抛出“亿美元”的炸药包。但这并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说说而已,《汽车人》认为,即使冒着打垮现行全球贸易体系、甚至出现相当程度经济危机的风险,美国以及部分老牌既得利益者,也要抵触“中国制造”的强国战略,千方百计遏制“两个一百年”的发展势头。
亿也好1亿也罢,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超出贸易不平衡范畴,成为两个大国之间的发展前景较量。早在此之前,白宫经济顾问皮特·纳瓦罗就明确表示,“清单”重点打击的就是“中国制造”计划中的产品和技术。在白宫开出的制裁清单中,包括高铁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赫然在列,而这些也正是“中国制造”的发力点,很显然,特朗普醉翁之意不在酒。
用贸易平衡的理由很难解释通为何将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锂电池等列入加税清单,实际上,在中美贸易间,汽车贸易是中国逆差、美国顺差。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8.02万辆汽车,金额.77亿美元;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3万辆汽车,金额14.3亿美元。美国实现顺差高达.17亿美元。
可以预期,倘若中方启动对美产汽车的反制措施,这亿美元的顺差将大打折扣。
宁愿放弃眼前的肥肉也要打压中国制造,特朗普的决心可谓坚决又坚定。
将汽车列入清单,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是打压冉冉升起的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还没进入美国市场就有可能面临关税壁垒。
实际上,大多数海外媒体在描绘这场巨人间的 时,也基本上没有将其简单地视为“大豆对钢铁”的战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认为,中美贸易纷争,既是为了经济实力,也是为了国家安全。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崛起的焦虑与制衡,才是美方启动 的真正原因。
发生在年的这场贸易纷争,很可能是中美两国*上后20年国运的一场生死较量。
美产汽车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中国俗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意思是表面来看进攻方获得胜利,但其实是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
但就汽车而言,倘若美国加税引发贸易报复,对美方而言那可纯粹是赔本买卖。春,总是这般不经意地降临人间。在你来不及品味把玩时,它已然走近了人间。你看,它如此大度慷慨,不管你是豪富巨贾,还是清贫人家;不论你通达得意,还是失落无助,它都揽你于温暖怀抱。
▲向上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