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强强联合or抱团取暖车企们ldqu
TUhjnbcbe - 2021/5/21 18:45:00

经过了长达一年的甜蜜恋爱期,PSA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的合并交易正式于1月16日完成,双方合并成为一家全新的集团:Stellantis,持股股比为50:50。根据年的销量推算,合并后的Stellantis(年全球销量合计.8万辆)将是继丰田(.21万辆)、大众(.46万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52万辆)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车企间迸发出火花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研发周期与研发费用就意味着大量时间金钱的投入。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技术长项与短板,因此,抱团取暖,各取所长才能强化自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车企间“眉来眼去”的那些事儿。

车型技术合作篇

车企间的技术共通往往能够为车市投入一款极具特色的车型,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的共享往往能够带来出其不意的效果。

01

宝马丰田

近期关于入门跑车的话题总是绕不开两辆车,一辆是换装了全新家族式设计的宝马Z4,另一辆则是丰田的新款Supra,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牛魔王。其实早在年,宝马和丰田就曾宣布,双方考虑将彼此的技术高度整合,联手研发新一代跑车,但近几年间双方并未透露出太多的合作细节。

直到年,新一代丰田牛魔王Supra海外开启预售,证实了Supra基于了宝马CLAR后驱平台打造的事实,并且前后重量分配为宝马标志性的50:50。动力方面,全新丰田Supra同样搭载了宝马3.0T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宝马2.0T引擎。

尽管两款车型在调校上不可能完全复制,但新款Supra确实是宝马与丰田这两大车企巨头的爱情结晶。

02

丰田&斯巴鲁

说起丰田与斯巴鲁,很多性能车迷自然而然会想到GT86与BRZ,这两款车型几乎有着相同的硬件配置,是丰田与斯巴鲁的技术合作产物。就引擎来说,技术上有斯巴鲁看家本领水平对置引擎,丰田则为其加持了D-4S燃油直喷技术。

而就在几天前,丰田已经完成了对斯巴鲁的收购,并有计划基于丰田TNGA平台量产全新一代86/BRZ,之前受到排放*策影响而选择退市让不少车迷们大呼可惜。如今,全新一代一代86/BRZ重新上市已经板上钉钉,性能车迷们有福了。

以上是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就入门跑车而言,其实各家更愿意在这类车型上注入更多的品牌特色,因此丰田Supra才会受到更多车迷们诟病,说它已经变得不再纯粹。而说到共享平台技术,在家用车领域实在太过常见,不同品牌车型却诞生于同一平台,除了设计有所区别之外,基本上就是同一款车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换壳车”。

车企抱团取暖篇

大部分的同平台车型,其母品牌都是从属关系或者是联盟关系,那么,目前世界上重磅级汽车联盟,你知道几个呢?

01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开头聊过,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是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实严格来说,三者之间还属于战略伙伴关系,而非独立的集团公司,但早在年,就四处有传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即将合并的消息,而联盟本身对此也是含糊其辞。

说起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还得从雷诺日产开始说起。年,雷诺汽车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产汽车36.8%的股权,正式签署雷诺-日产战略联盟。到了年,在有着号称“成本杀手”的掌门人戈恩的带领下,雷诺-日产战略联盟收购了三菱,自此形成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并一举跻身全球汽车霸主行列。

纵观雷诺日产三菱这三家车企,在起步之初都有着浓郁的*工色彩。年成立的雷诺、年成立的日产、年成立的三菱,无不是法国与日本的著名*工企业。二战结束后,三家车企均将目光对准了民用车辆,并逐渐成为了世界排名靠前的汽车企业。

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后,日产和三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度濒临破产。就在此时,来自法兰西的雷诺与年3月27日,与日产达成协议,随后,雷诺日产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实体,排名仅次于通用、丰田和福特。

而半途加入的三菱,曾经是因为自己对市场的傲慢态度,吃尽了苦头,在技术方面的故步自封先后让三菱丢掉了中国市场以及北美市场,于是,在年雷诺日产与三菱达成了收购意向并签订了并购合同,雷诺—日产联盟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份,成为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

02

戴克联盟

说过最大的,我们再来说说最早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联盟。想当初,戴姆勒集团是欧洲第二,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那么,怎么才能做老大呢?答案就是联盟。年,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成立,并在随后的发展中,不断膨胀,先是成为了三菱的第一股东,后来又收购了现代汽车10%的股份,最庞大的时候,戴克联盟拥有过多少品牌呢?奔驰、迈巴赫、三菱、克莱斯勒、Jeep、道奇、现代、起亚……

合并之初,克莱斯勒每年能在北美销售近万辆汽车,但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却只有1%;而作为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戴姆勒每年也只能在全美卖出约12万辆,两个公司分别在欧洲和北美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互不重叠,合并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戴克联盟的发展其实并不顺畅,受累于成本等原因,克莱斯勒连年亏损,这让戴姆勒不堪重负,于是,到年,戴姆勒终于受不了了,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完成分拆,联手9年后,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各奔东西,这正应了那句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结语

都说商场如战场,无论是车型之间的技术合作亦或是汽车厂商形成联盟,合作、分离,无不与利益相关。车企抱团都是希望以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本意是好的。但就如今车市来说,也有不少人认为:太多车型开始共享平台、共享技术,使得从普通车型到豪华车型,甚至从小型车到中型车,都能追溯到同一个源头,汽车开始变得有些乏味。对此,你怎么看呢?

神车大会

论销量谁都不服!热销半个世纪,连起来可绕地球5圈,这车值几颗星?

腾讯汽车原创自制微短剧《有车好好开》,轻松搞笑get用车知识点!

优质热文推荐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那些被中国消费者“救活”的车型

-堵车路上的那些“小聪明”,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转向灯已经进化为“后车加速器”合理并线为什么越来越难?-“女司机”其实是被冤枉了?拒绝女司机污名化,从这几点开始-新型“马路杀手”横空出世,该怎么对付?3种情况具体分析

腾讯汽车

网上选车、买车找腾讯汽车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强联合or抱团取暖车企们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