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与Waymo这一次组建无人驾驶“全球CP”,让中国新造车品牌、技术和产品,第一次在一个更开放的国际舞台登场,且一出场被定格在世界级一流水准。
文|杨小林
图|来源网络
12月29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全球知名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达成合作: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将为WaymoOne无人驾驶车队提供专属车辆,并在美国投入商业化运营。该车型基于极氪智能出行平台——浩瀚-M(SEA-M)架构打造,由极氪欧洲创新中心(CEVT)设计与研发。
美国顶流无人驾驶科技公司Waymo与创立不到一年的中国高端智能纯电“新造车”企业极氪牵手,乍看上去有点出乎预料但细品之下又显得合情合理。
如果要从结果倒推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第一,当然是极氪浩瀚-M架构“天生好底子”的硬实力,在全球一众纯电架构中脱颖而出;第二就是Waymo锚定的“无人驾驶时代”在从理想照进现实过程中,并没有外界预想的那么容易顺畅,尤其是智能化软硬件的高度融合,需要极氪这样强有力的中国技术伙伴。
极氪的“天生好底子”
“此次极氪与Waymo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联手为WaymoOne车队开发无人驾驶专属车辆,充分证明了极氪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商业拓展潜力。我们很高兴能和业内领先的全球伙伴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可持续的出行服务。”
对于此次极氪与Waymo的“跨太平洋牵手”,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的表态可谓开放、自信又笃定。在此之前,尽管中国的新造车运动风起云涌,也曾在北美资本市场抢滩登陆,但真正与像Waymo这样的国际领先的科技创业公司的战略牵手可谓“史无前例”。
极氪与Waymo这一次组建无人驾驶“全球CP”,让中国新造车技术、架构、产品和品牌,第一次在一个更开放的国际舞台登场,且一出场被定格在世界级一流水准。这背后,是极氪坐拥世界领先的浩瀚架构、整合极氪欧洲创新中心(CEVT)所打下的坚实基础。
极氪的浩瀚-M(SEA-M)架构,是SEA浩瀚架构面向无人驾驶时代的最新进化型态——M代表ModularMobilityArchitecture(模块化出行架构),并向全球生态伙伴开放。据悉,极氪也计划基于浩瀚-M架构推出针对中国市场使用场景的车型。
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已经诞生了ZEEKR这样高性能智能纯电动车的浩瀚架构,不仅是在技术上做到了世界领先,而且具备可持续进化的延展属性。
比如在外观上,该车型具有地板离地高度低、地板造型平整等特点,同时取消了B柱设计,为乘坐者营造充裕的头部和腿部空间,带来更便利的上下车体验。与此同时,该车型面向无人驾驶应用场景,采用更加灵活的座舱设计,可支持有驾控机构和无驾控机构两种方案,以及多种座椅布局。
根据规划,该车型交付后将搭载Waymo旗下的WaymoDriver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用极氪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车架构做硬件,匹配Waymo自研的无人驾驶智能算法+软件,可以看得出这是中美科技“新势力”为突破无人驾驶瓶颈而开展的一场“双向奔赴”,这样的强强联合无疑将有效加快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Waymo的“东方新希望”
此次极氪与Waymo达成战略合作,为WaymoOne车队提供无人驾驶车辆,不仅印证了极氪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商业拓展潜力,更意味极氪技术能力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
而对出道12载烧光了几十亿美金,诞生自脑洞大开的GoogleX实验室的Waymo而言,其肩负的使命就是早日实现车辆从人工驾驶过渡到无人驾驶新时代。但很显然,这件事做起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次与极氪牵手,尤其是有了浩瀚-M架构的强力驰援,将有效解决一直困扰Waymo的测试用车或商业化服务用车这一难题。
如果翻看Waymo过去10余年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过程中,与其他跨国车企所经历的合作模式不难发现,Waymo其实从未停止采购各种大牌车辆用作实际道路无人驾驶测试车,却一直在苦苦寻觅一个像极氪这样,可以为它的智能驾驶软件平台定制“智能硬件”的战略伙伴而不得。
如何获得大量技术先进且能匹配智能驾驶软件的无人驾驶测试用车,一直是Waymo在运营层面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更何况,再牛的算法迭代和智能驾驶软件升级,都需要时刻保证与之匹配的智能硬件足够前瞻、炫酷和兼容。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智能软硬件”的高度融合,才能将人类梦寐以求的真正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时代”从理想带进现实。
从年丰田混动普锐斯最早成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Waymo前身)测试车,到年经典的萤火虫自动驾驶测试车开始上路,再到年谷歌自动驾驶项目重组后更名为Waymo,因为Waymo扩大了测试车队的规模,而且开启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车辆改装需求增加。
为此,Waymo先后大量采购克莱斯勒大捷龙和捷豹I-PACE作为无人驾驶测试车,Waymo在最狠的时候甚至都和车界“代工皇帝”麦格纳签署合作协议,由后者为其改装自动驾驶测试车。但这些新车采购计划和改造计划,比起极氪如今一拿出手就是“专属智能出行电动化架构”的浩瀚-M架构,可谓“小巫见大巫”。
所以,即便早在三年前,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就将Waymo的估值定在亿美金,且在公共道路上的路测里程已达万英里,但真正大面积落地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依然遥遥无期。年底,Waymo推出全球首个无人驾驶叫车服务——WaymoOne,目前该服务仅限于在美国加州凤凰城四周的四个郊区落地,服务面积大约是万平方英里。
抢在Waymo深耕多年的无人驾驶服务大规模落地并开展商业化应用前夕,极氪携全球领先的浩瀚-M架构实力登场,二者强强联手的“黄金组合”无疑给Waymo带来了“东方破晓”的希冀之光。放眼全球范围内,能够开发出且愿意分享像极氪浩瀚-M架构这样专属智能移动出行架构的整车企业可谓寥寥。
Waymo长期专注无人驾驶软件和算法的研发优势,在极氪浩瀚-M架构这样实力强大且拓展性丰富的智能硬件支撑下,势必产生相得益彰的协同效应。在携手奔赴无人驾驶的“星辰大海”征途中,来自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极氪,无疑是Waymo期待已久的“东方新希望”。(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