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螺丝钉的松动,可以让一架航天飞机坠毁;一辆汽车的零件故障,也会导致惨烈的交通事故。在汽车产业这个万亿级市场面前,谁能让汽车的安全性有明显的提升,谁就能掌握未来汽车产业的“财富密码”。
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市场和IP专利被海外供应商占领,中国未有成熟的产业链。而来自上海的云坚卢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坚卢茨”)却怀着打造国产汽车电子全链条检测平台的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目前,公司的硬件台驾和测试服务,能在智能座舱领域完成一体式检测,当前的台驾业务已进入到宝马、保时捷、哈曼等世界主流车企和供应链。
是什么让它不辞辛苦走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为何成立不久就获顶级车企青睐?张通社采访了云坚卢茨的创始人张勇,在他的讲述中,云坚卢茨的发展脉络浮现出来。
▲云坚卢茨创始人张勇
16年汽车电子检测老兵
汽车电子检测是一个追求极致精准的行业,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张勇的职业生涯也是高度专注,在汽车电子检测领域,向下不断挖掘纵深,向上不断开枝散叶。
年,张勇从湖南湘潭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毕业。学校不仅给了他专业知识的原始积累,还为他奠定了早期的人脉基础。当年一起学习的同学,多年后又成为一起创业的合伙人。
出于对汽车行业的热爱,毕业后,他来到了一家欧盟汽车认证测试机构,从事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系统的检测和认证工作,这是一家根据欧盟标准为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做检测认证的公司。他在这里一干就是5年,从初级测试工程师做到测试经理。精通了欧盟标准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各项要求后,张勇想追求职业领域的突破。
年,他来到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上汽”),从零部件的检测拓展到成为一名系统级测试专家。当时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面向英国的轿车系列,他因此对轿车场景和英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相关产品要求、测试标准和认证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上汽的工作经历打开了他的视野。
年,张勇来到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中心,成为一名整车测试专家,并且开始接触全球市场。菲亚特克莱斯勒专注轿车、SUV、商用车,车型多,市场全球化。张勇担任亚太区整车以及系统测试认证经理,他所做的整车研发测试,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标准,还要满足韩国市场、日本市场、北美市场以及欧洲市场。张勇对全球市场测试标准有了深刻认识。后来,他又去长江汽车,担任五龙电动车集团海外认证标准部部长,兼长江电动汽车双资质认证总负责人、海外业务部长。
从入行至今,张勇的职业生涯历程如同登山,攀得越高,看到的世界越大,也让他有了新的梦想。
“我觉得去大企业,像这种强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能级的积累和管理能力的拓展。我还是希望能在这个行业做出一些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这是我的梦想。”——张勇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他要在汽车行业创业,做他熟悉的汽车电子检测方向。
人才就在你身边
创业九死一生,愿意从零开始一起患难与共的人,彼此都有深厚的信任。当张勇想创业时,也开始寻找能够陪伴自己一起“历险”的合伙人。
张勇回头看,当年的同学AlexLi已然成为行业技术大拿。他曾是前Autodesk的软件架构师,对嵌入式软件研发、工具链软件研发和互联网架构有丰富的落地经验,有对超过+大团队的管理经验。除了在技术领域有丰富经验,还曾经负责过上市公司整个市场和运营的团队,从0到1,带领上千人技术团队,并亲历公司成功上市。
公司的顾问团队则来源于他工作后积攒的人脉。目前负责公司的重大业务战略和管理总顾问,曾是江淮汽车研发中心总工CTO,参与国标汽车行业若干行业标准开发和制定,主持过数个全球整车平台开发和测试,是中国汽车行业老兵。
硬件专家则来自某顶级汽车自动驾驶公司,他是自动驾驶芯片开发专家,专注芯片开发20年。目前负责智能座舱、ADAS等相关车载系统项目的研发和测试,所负责项目已成功在国内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实现量产。
而德国HIL研发专家UweS.则专业于硬件和电子研发30余年,主导多项如宝马、保时捷HIL测试台驾和TESTINGBENCH研发项目,目前在公司主要负责HIL台驾研发项目和测试问题管理。
负责市场的EricLiu,成功领导过多个新能源测试设备项目进入华为、上汽,禾赛等,有丰富的市场资源及经验。
“人才就在你身边。”
张勇表示,他与同学组成了创业合伙人,又与工作中熟悉的前同事和伙伴共事,而在未来公司产品的合作与拓展中,他又与此前工作中接触的诸多客户产生了更多连接。
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顶级测试平台和专家
年,张勇正式出来创业。云坚卢茨的名字寓意是与云计算相关,“因为我们后来要做SAAS工具链”,“坚”寓意坚贞不渝。“卢茨”则来自硬件技术的合作伙伴德国公司名字。云坚卢茨同时承担这家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拓展,后来,他们由代理成为了合作关系。德国公司已经在硬件技术积累了38年时间,而在工业软件方向正好与云坚卢茨技术互补。张勇引入德国的硬件技术进行本地化,缩短硬件开发时间,也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公司成立之初,他一方面着手新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推动整车测试在许多大客户供应链落地。“两条腿走路”,中长期规划结合,保持公司现金流正常运转。
传统的汽车电子控制器测试方案是单个模块分开测试,难以覆盖所有典型测试场景。而云坚卢茨的HIL台驾可以集成十余个控制器进行系统集成,高可靠并且可扩展性强,并且对上万个测试场景有系统化的覆盖,大大缩短了传统检测一半的周期和人力成本。检测完毕后,自动化检测报告也同步生成。
由于云坚卢茨在智能座舱场景有深厚的积累,公司的产品更契合客户的需要,并且能提供硬件测试台驾定制化开发,以及细颗粒度的软件测试模块的开发服务,云坚卢茨深得客户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对主机厂研发和项目采购流程精通和过硬的产品,云坚卢茨目前已经拿下多个国内名列前茅的新能源车厂和智能座舱Tier1厂家的智能系统自动化仿真测试项目以及域控制器仿真测试项目。
而在中国制造业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工业软件方面,他决定进行自主研发。
张勇发现,国内市场上大部分工具链和IP产权都被海外供应商占领,如VECTOR、DSPACE等,并且测试成本极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国内车企研发测试效率低、成本高。对于平台车型变更和迭代升级,如何适应功能设计快速迭代变更,完成全流程功能测试,仍是一个巨大挑战。
而随着智能汽车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的发展,智能座舱、ADAS辅助驾驶、车联网兴起,对于智能汽车电子的检测将成为刚需。汽车电子全流程测试,包括整车级研发测试,系统级以及零部件级测试,中国整个电子系统测试市场规模超过亿美金。如果这些核心测试环节采用国外的工具,不仅利润被瓜分,而且对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测试技术自主性和安全性也存在巨大的挑战与威胁。工业软件国产化势在必行,只是这条从来没人走过的路需要勇敢的人去“啃硬骨头”。
“软件其实在食物链的顶端,我们不希望在这块上被国外卡脖子。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行业现状。这是我们创始团队的使命。”
软件的研发在年开始进行,目前第一个版本初见雏形。目前公司在上海的研发部有20人,正在全力开发中,云坚卢茨也在积极地寻求融资,以迅速推进软件工具的研发进度。在智能座舱领域,“我们希望国内整个汽车产业链,都有我们的软硬件工具链,未来,致力于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顶级测试平台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