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老朋友《消费者报告》收集了五十万辆车主的问卷调查,结合他们自己的测试和可靠性评分选出了年最不满意的十款车型。
影响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如果车主有机会重新选择,是否还会购买相同的车型?衡量标准包括驾驶体验、舒适性、保值率、颜值和安全性等六大类别。令车载君不解的是,一些在国内口碑不错的车型也入围了此次榜单,如日产轩逸、奔驰GLA等,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
10.道奇凯领
尽管比兄弟车型克莱斯勒大捷龙的价格更低,但凯领并没有采用最新的平台进行换代,整车技术偏老,作为家用车的表现也不够全面。第二排座椅太薄、坐姿也比较低,舒适性欠佳,虽然Ps马力的V6发动机动力不错,但燃油经济性很差。另外,凯领在IIHS小重叠正面碰撞测试的得分也比较低。
车载点评:凯领曾被东南汽车引入国内销售了一段时间,因为质量稳定性、油耗和性价比等没有同期的别克GL8突出,导致其在国内的保有量并不是很大。虽然目前二手车价格比较便宜,但车载君不推荐购买,故障率、维修和配件费用都要比GL8和奥德赛高很多。
9.菲亚特
入门的1.4L自吸发动机配合自动挡动力稍显不足,手动挡车型能提供稍微好一些的驾驶感受;Ps马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是不错,但价格却太过昂贵。并且,无论什么版本的车型乘坐起来都不够舒适,噪音很大。
菲亚特的前排头部宽敞,但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不同的驾驶者都难以调整到舒服的坐姿,方向盘距离太远。受制于座椅开启度,进入后排也比较困难,后备箱空间小,在IIHS小重叠碰撞测试的得分过低。
车载点评:菲亚特在国内的表现同样欠佳,过高的价格令其在迷你、甲壳虫等对手面前毫无优势,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菲亚特品牌的认可度也不算高。如果你被这款车的颜值迷倒,非买不可的话,车载君推荐考虑二手车,换车时还能少赔点。
8.福特TransitCourier
虽然TransitCourier四方的造型和高车顶可以带来更大的空间,但侧面曲线看起来有些怪,造型设计并不能令人满意。福特对这款车的成本也有些太过计较,没有同级其他车型的电动门和后排娱乐系统,蓝牙配置也要选装,1.6L自吸发动机的动力和油耗都不如福特自家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TransitCourier却并没有配备。
车载点评:TransitCourier并没有在国内销售,其在美国的定位大概和五菱宏光在国内差不多,但老美对于这类宜商宜家的微面车型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电动门和后排娱乐系统都是应该有的配置。不过,TransitCourier的颜值确实不高,抽空来和五菱取取经?
7.英菲尼迪QX60
作为一款中型SUV,QX60提供了安静、宽敞的车内空间,但空间利用率和座椅灵活度不够好,第二排坐垫很低,腿部支撑不足,QX60大部分表现和同平台的日产Pathfinder(探路者)没有明显不同,这让多花钱的车主稍微有些不爽。
车载点评:QX60最大的槽点在于豪华感营造不够,价格又略高,这种尴尬的情况在国内同样存在。51.80万元起步的指导价格比奔驰GLC和XC60贵了不少,但无论品牌还是车型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QX60也不如价格差不多的途乐具有多功能性,几乎没有推荐理由。
6.道奇酷威
酷威的内部空间狭窄,灵活性不高,在IIHS小重叠正面碰撞测试的表现欠佳,V6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是同类车中最差的。优势在于车内噪音控制较好,动态表现平顺,并且第三排座椅的舒适度不错。
车载点评:20万级进口大7座SUV的广告标语让酷威诱惑力十足,国内车主对这款车的表现也是又爱又恨。大空间、高性价比是优势,但做工粗糙、油耗高、小毛病较多等问题也比较恼人,尤其在汉兰达和锐界调整价格之后,酷威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5.日产阳光
阳光的内饰非常廉价、动态行驶时的噪音也比较大,整体感受落后于其他小型轿车。CVT变速箱加剧了加速时发动机的噪音,转向缺乏精确性,开起来比较笨拙,悬架对于路面的处理也很僵硬,通过起伏路面时跳动比较多。优点是功能操作简单、后排空间大、燃油经济性也不错。
车载点评:阳光在国内的销量和口碑都非常不错,但阳光的槽点代表着10万元以内的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的劣势,它们凭借三大件的可靠性和完善度作卖点,但内饰做工粗糙、舒适性配置更是少的可怜。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消费需求升级,这类合资车型不够全面的表现正被逐渐放大,不少合资车企已经做出改变,比如去年上市的科沃兹和竞瑞,在配置和用料上厚道了不少。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只靠着三大件完善当吸引力的合资车型将被重新洗牌。
4.雪佛兰创酷
这款小巧的SUV本质上是精简版的别克昂科拉,并且价格很贵。创酷采用前轮驱动或全轮驱动,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能提供出众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表现。同时,车内空间狭窄,后悬架的滤震能力欠佳。创酷四驱顶配版本售价高达26,美元,与森林人等更大、更实惠的车型相当。
车载点评:其实创酷也挺无奈,谁让森林人等紧凑型SUV在美国卖那么便宜了?价格方面,创酷在国内相比同级别的缤智等车型处于中游水平,但悬架舒适度、整车做工和内部空间比起日系对手的确实没有太大优势。
3.讴歌ILX
讴歌ILX并没有表现出一款入门级豪华车应有的水平,唯一的动力总成是2.4L自吸发动机和8速双离合器变速箱。讴歌未能解决双离合器变速箱换挡顿挫的问题,同时动态表现也不够运动,路上噪音不断。此外,座椅缺乏腰部支撑、娱乐系统信息显示的也不够直观。
车载点评:这辆“精装版”思域并未在国内销售,不过刚刚在国内上市的TXL-L与其搭载的是相同的动力总成,不知是否针对变速箱进行了重新优化,具体详情等车载君试驾后和大家分享。
2.日产轩逸
总体来说,轩逸落后于同级竞争对手,CVT变速箱的平顺性和经济性不错,但悬架很僵硬,通过颠簸路面的质感也非常淡薄,驾驶体验是不快乐的。轩逸的后排空间是同级别最宽敞的,加速也最慢。
优点是,轩逸IIHS碰撞测试得分较高,配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运动版和NISMO版本可以选装盲点报警和侧方防碰撞预警,最新款的大多数版本都把前雷达和主动刹车升级成了标准配置。
车载点评:作为滴滴的代表车型,轩逸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和保有量可见一斑。只是,外国的月亮有时还真圆,相比美国,轩逸供国内消费者选择的车型版本少的可怜,主动刹车等标准配置更是高不可攀。
通过轩逸,我们也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老美对于这类紧凑型家用车的要求比国内消费者要全面很多。不是大空间、动力成熟度、品牌过硬就能成为好的选择,安全、动力强弱、油耗等都能成为减分项。
1.奔驰GLA
GLA本质上是一辆抬高底盘的两厢轿车,7速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动作不够迅速,动力输出也不均匀,这使得开上GLA就想昏昏欲睡。转向手感比较灵活,但悬架处理的十分僵硬,机舱声音也很大,后窗的视野极差。此外,娱乐系统操作起来也不够便利。
车载点评:GLA在国内有同样的问题吗?车载君翻看口碑发现,许多车主都对避震、配置低、异响等方面表示不满,只不过这些声音都被掩埋在三叉戟车标的背后而已。相比之下,老美还是比较理性的,越是豪华品牌、车价越贵,标准和要求也越严格。
车载结语:
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在选车和用车经验上要比我们细致许多。从这份榜单来看,买车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