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成立以来,WeWork从未盈利。很多年里它的烧钱模式从未改变,这要归功于背后具有扭曲现实权力的浮夸创始人亚当·纽曼。他成功地让投资人,尤其是软银相信,WeWork不是一家办公租赁公司,而是以“提升全球意识”为使命的充满活力的科技公司。年初,在其准备IPO的愚蠢巅峰时期,它的估值达到亿美元。
不过很快,上市计划泡汤,外部投资人对其泡沫估值犹豫不决,并对公司不正规的管理方式让纽曼获得的不正当控制力产生质疑。IPO搁置后,纽曼收到了17亿美元的离职条件。房地产老将桑迪普·曼斯拉尼进来管理这家公司,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削减成本,重新谈判租约。年他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方式成功让公司上市,估值90亿美元。倒霉的是,随后的大流行搞垮了办公市场,并永久地向远程办公方式转变,他的努力被付之一炬。今年11月6日,这家在全球39个国家租赁了个办公场地的公司申请破产。
这不是唯一一家陷入动荡的房地产企业。早些时候,在大西洋的另一边,著名的澳大利亚房地产巨头雷内·本科,被他一手打造价值亿美元的房地产公司Signa逐出家门。该公司的投资包括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西柏林的一家豪华百货公司KaDeWe,并持有另一家伦敦豪华消费公司塞尔福里奇百货的股份,另有一些豪华旅馆,高端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各种零售业务的组合。
这两个案例并不完全一致。不像WeWork,Signa并没有宣布破产,尽管它面临流动性紧缩,但它还是请来了著名的德国破产专家盖维茨进行接手。本科与纽曼不一样,这个白手起家的人物从高中辍学后,就在家乡因斯布鲁克把阁楼改装成公寓,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直到周末被赶下台他一直在Signa。年因行贿被定罪后,他退出了日常的运营,但是继续担任公司顾问委员会成员。他祝贺来Signa任职的盖维茨,盖维茨曾帮助德国国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度过了破产危机。与此同时,纽曼只能在一旁对WeWork的倒闭危机进行抨击,抱怨公司“不能发挥相比以往任何时候与当下更具相关优势的产品。”
然而,这两家房地产帝国的升起和陨落却有相关性。第一,两家都依赖高风险的赌注,但在全球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赌注注定失败。当初本科建立他的帝国之时,为了购买新资产并保持丰厚的股息,积累的大量债务。这个模式只有在利率长期处于低洼和优质房产的价值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才有效。在WeWork的案例中,其风险来自于其对房地产资产进行长期租赁的模式,有时长达20年,之后斥巨资进行时髦的翻新,把房间租出去,单次成交的租期短则一个月。当办公市场转向的时候,它无法支付远超其向租户收取的租金,因为此时租户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尽管如此,这两个帝国都可以让对方更加强大。因斯布鲁克大学的莱昂哈德·多布施认为,盖维茨会拆分Signa庞杂的投资组合,出售资产获取现金以支付债务。这家私营企业由数百家控股公司组成,接下来也需要进一步简化。WeWork已经获得大多数债权人的支持,同意将30亿美元的债务转化为股权,资产负债可以进行新的开始。它将利用其破产的机会中止其在美国60多项的租约,然后开启新的租约谈判。纽曼和本科可能会离场,但是他们创立的这两家公司可以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