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第聂伯河之畔的烽烟,残酷的第聂伯罗彼得
TUhjnbcbe - 2024/12/31 20:21:00

年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实施了军事入侵行动。苏联的西部军区在短时间内,就被德国法西斯的坦克和飞机摧毁。面对德军的攻势,苏军试图在乌克兰中部地区建立防御,凭借第聂伯河天堑实施固守,阻挡德军的入侵。而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苏德双方围绕这座城市爆发了残酷的争夺战,这座城市对双方而言有何意义?苏军表现的又如何?

一、德南方军群在第聂伯河南部的意图

关于年,德国元首,那个留着性感小胡子的希特勒,如何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又是如何锤扁了苏联装甲兵大将—光头的巴甫洛夫,我们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巴巴罗萨的续作,突破苏联西部防线以后的事情。

纳粹德国的坦克小子和飞行小子们,在突破了苏联的西部军区防线以后,迅速的向西部军区后方发动攻击。他们的目标是越过苏联的旧国境线,继续向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苏联的各个工业区,并夺取莫斯科,彻底的消灭苏联。

然后再根据小胡子希特勒的计划,对苏联人实施最终解决,之后将德国本土和他们的占领区仆从人口迁移到苏联的土地上。利用苏联广阔国土上的丰富资源和工业加强德国的战争实力,问鼎世界霸权。

而向苏联腹地实施进攻的第二个阻力,也就是苏联时期在旧国境线一带修建的斯大林防线。这条防线北起科拉半岛和卡累利阿,经过原波罗的海三国东部边境地区,然后穿过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向南进入乌克兰,沿着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一直延伸到黑海之滨。

而其中向乌克兰方向实施进攻的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该军群的任务是突破苏联西部军区,乌克兰筑垒地域以后,继续向东部实施进攻。

其目的在于首先控制苏联位于乌克兰中部,第聂伯河地区的几个交通枢纽。其中包括了位于乌克兰北部的铁路枢纽重镇—普里皮亚季。作为乌克兰首府,同时也是乌克兰北部铁路和漕运大动脉的基辅,乌克兰第聂伯河中部流域,拥有的铁路桥的切尔卡瑟和史维特洛夫德什卡以及克勒曼楚。

然后是位于乌克兰南第聂伯河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桥梁和高速公路桥梁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只要控制了这些交通枢纽,也就意味着德军的后勤压力会大幅度的降低。而在这些第聂伯河南段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里可以沿着铁路和第聂伯河支流,一路向东进入顿涅茨盆地或者叫做顿巴斯地区,这里是苏联在乌克兰的重要煤炭和工业中心,同时夺取了这里也意味着打开了通往高加索的大门。而德军南方军群的重要任务就是,夺取苏联位于高加索地区的燃油生产中心。

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防线

从苏联方面来说,由于苏军在乌曼战役中作战失利。苏军统帅部错误的判断了德军的攻击态势,导致部队在乌曼战役中,遭到了德军克莱斯勒装甲集团军,以及由德国陆军一级上将里特·冯·舒伯特率领的第11集团军的围攻,因而导致苏军付出了超过15万人伤亡的代价。

由于乌曼战役的失利,导致苏军在南布格河地区的军事平衡被破坏,大量兵力被围歼。突出重围的部队向东部一路溃退。因此苏军统帅部发觉,如果让德军继续向东部前进,他们将会威胁到乌克兰第聂伯河南部流域的地区。

而围绕着第聂伯河南部流域,拥有着数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镇。其中重中之重的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座城市起到了连接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作用。德军如果夺取了这座城市,那么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区的防御也将失去意义。

而南部沿海防御行动失去意义,也就意味着德军可以通过罗马尼亚的港口运送物资,运输驳船可以从第聂伯河出海口沿河北上,一路抵达重要的铁路与水路交通枢纽,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同时德军还可以通过这里的铁路线和第聂伯河支流,一路向东发动进攻,直接杀进顿巴斯地区,夺取苏联在乌克兰东部的工业中心,并且一脚踢开通往高加索地区的门户。

另一方面,沿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铁路,德军还可以向乌克兰东北部进发,夺取乌克兰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哈尔科夫,这里拥有乌克兰最大的拖拉机和坦克生产中心。并且这里的铁路向北延伸,可以连接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并一路威胁到莫斯科以南的地区。

因此苏联统帅部下发了加强防御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命令,以防止这座重要的乌克兰南部交通枢纽被德军占领。接到命令的苏军,只能在缺乏足够兵力和预备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从乌曼方向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重新组织起来,并沿着第聂伯河构筑防线,试图阻挡德军前进。

已经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短时间里也无法形成战斗力,但是苏军不得不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这也是无奈之举。由于开战初期一连串的作战失利,苏军在西部的大量有生力量要么被德军歼灭,要么正在溃退。而后方的部队还大多远在高加索,乌拉尔和哈萨克地区。

但是此时的局势已经不像德军刚刚突破西部防线时了,苏军此时无法后退。毕竟只有在第聂伯河顶住德军进攻,才能够为后方部队争取足够的运动时间。

而且如果要后退,要么向东南机动公里,沿着伏尔加河支流固守罗斯托夫州,巩卫高加索。要么向东机动公里,直接撤退到斯大林格勒去,在那里凭借宽阔绵延的伏尔加河阻挡德军。

显然不论是朝哪里撤退,苏军都缺乏足够的运输力量。并且撤退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呼呼啦啦一口气都撤了,必须有人去阻击德军的攻势才行。否则无法避免部队在运动中被德军追上并消灭的命运,毕竟开战以来,已经有无数的例子就在眼前了。

三、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争夺战

受命领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防御的是,苏军乌克兰南方面军司令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丘列涅夫。他倍受苏军统帅部期待,毕竟他是对防御和进攻都颇有建树的苏军老牌统帅。还和苏军顶级防御大师,敖德萨滨海集团军司令索弗罗诺夫中将是老同僚,后者还是著名的防御名将,那个骑兵出身却一股子英国人防守反击作战风格的,彼得罗夫大将的老师。

但是此时的丘列涅夫也是焦头烂额,毕竟他手中的部队,在之前乌克兰西南地区的作战中,已经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兵力。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指挥后备第六军的尼坎德·叶夫兰皮耶维奇·基比索夫将军,能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拖延德军的攻势。

基比索夫将军的部队下辖第步兵师,第步兵师,第步兵师,第28骑兵师和第8装甲师。而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德军克莱斯勒装甲集团军,此时的德军士气正盛。而苏联南方面军遭受了数次沉重的打击,士气低落,就连丘列涅夫本人都情绪低落,甚至需要斯大林的“鼓励”。

德军计划对苏军驻守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西北部实施详攻,然后在南部地区实施一次突击。从而从城市南部郊区的大桥过河,切断苏军在第聂伯河后方的退路,将苏军后备第六军歼灭。

战斗在8月14日正式打响,驻守城市西北郊区的苏军第步兵团,在经历了为期5天的抵抗之后,不得不选择收缩阵地,向后方靠拢,但是德军对城市南部郊区的突击行动也受阻了。

苏军在南部地带驻守机场的是第15坦克团,他们装备有装甲厚重的KV-1坦克和KV-2坦克。此外部队还对防御工事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和伪装,为了阻挡德军的攻势,坦克师的直属炮兵营也被用于加强南部郊区的防御。同时由于战线位于河畔地区,苏军的装甲炮艇也投入了战斗,德军的进攻一度因此受阻。

在持续了数天的战斗中,德军在第15坦克团的阵地上丢下了99辆坦克残骸,辆报废的卡车,60辆被击毁的突击炮和50辆炸烂的摩托车。苏军还缴获了一些机枪和迫击炮,此外第15坦克团还缴获了4门德军榴弹炮和一辆军官汽车,里面还携带有德军的部分作战计划。因此坦克团指挥官还得到了嘉奖,并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8月17日,德军调转目标,开始向苏军第28骑兵师的驻地发动进攻。第28骑兵师和第步兵团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苦战,而位于他们身后的第师却没有命令师属炮兵对骑兵师进行火力支援,一方面是由于通讯问题导致该师对前沿的战况并不清楚。

另一方面,第师师长扎莫塞夫听说那群骑兵疯子们居然抱着炸药包,骑着马冲向德军坦克部队,一时间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为骑兵提供火力支援。为此,双方的指挥官甚至还爆发了争吵。

但不管怎么说,第28骑兵师还是守住了阵地,其麾下第骑兵团指挥官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克罗托夫少校还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这也标志着,苏联统帅部对骑兵师的肯定。

从8月20日开始,德军不再实施盲目的进攻了,他们开始使用炮火对城市和苏军阵地实施不间断的攻击。这也造成了苏军自战斗以来最大的减员,为此苏军工程兵开始在桥梁上部署炸药,将桥梁爆破,避免德军过河。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桥梁施工质量过高,其中一座桥梁竟然没有被爆破彻底摧毁。德军在25日夺取了苏军桥头堡阵地以后,对摇摇欲坠的桥梁实施了补救,以便能够让装甲部队通过。同时德军还设法架设了一些浮桥,能够让步兵跟随装甲部队渡河作战。

尽管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炮兵学校的学院们,对被德军占领的桥梁实施了炮击,但是他们并没有成功摧毁桥梁。苏军派出的轰炸机中队同样没能摧毁桥梁,虽然轰炸机中队指挥官,驾驶遭到德军防空火力攻击的轰炸机撞击了桥梁,短暂阻挡了德军。但是几天以后,德军第13装甲师还是通过桥梁进入了河对岸地区。

战斗进行到了9月,随着德军维京师的投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陷入了被包围的危险,同时随着基辅沦陷的消息传来,苏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固守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必要,部队开始奉命实施突围。

但是此时最令丘列涅夫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德军装甲部队成功的切断了苏军在后方的退路,导致苏军突围部队离开阵地不久就遭到了围攻,苏军有大约三万多人被俘,更多的部队在突围中受到重创,德军进入城市以后抓走了7.5万人,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沦为了托德组织的奴隶。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争夺战的核心焦点也就是交通枢纽,尽管为期一个月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战役,使得苏军本就不富裕的乌克兰南方面军又一次遭到了重创,并没有达成阻止交通枢纽落入德军之手战略目标。但是这次战役也为苏军后方部队,向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运动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结语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保卫战,本身的目的就是为后方部队调动填充战线,争取足够的时间。虽然阻挡德军进攻的战略目的根本无法实现,但是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的。正是无数苏军部队这样用生命阻滞了德军攻势,为后方重新部署争取了时间,才能够打赢卫国战争。

参考文献: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保卫战》

《从杜布诺到罗斯托夫》

《德国装甲部队在乌克兰》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第聂伯河之畔的烽烟,残酷的第聂伯罗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