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陈祖涛是“一汽的第一名职工”,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名职工。
从一汽、二汽,再到后来的北汽、南汽、上汽等,在这些汽车大厂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和汗水。
陈祖涛是我国汽车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和“奠基者”,更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因为他曾经历过极度的痛苦和绝望。
一,被打得尿血
年4月,正在湖北十堰参加二汽建设的陈祖涛收到一份电报:“勒令陈祖涛回长春汽车工厂设计院参加……”
作为筹建二汽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时候突然收到一个被召回的“金牌”,他心里大致也知道一些情况。
那年,陈祖涛刚好也是39岁,正值壮年,斗志昂扬建设汽车工业。他认为,“我是搞技术的,很少过问政治,又没有得罪过谁,我怕什么?回就回。”
然而,他根本没有想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回长春的途中,他在北京做了短暂逗留,看望在病休养的父亲陈昌浩。父亲告诉他:“我看到了斗争…时的残酷场面,对这样功勋卓著的元帅都是拳打脚踢,毫不留情,恐怕我将来的日子不会多了。”
听到父亲所说的话,又看到他沉重的表情,陈祖涛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
如他所料,他一回到一汽厂里就被监管起来了,每天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接受批斗。当时,一汽厂内大会小会接连不断,生产制造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为了逼迫陈祖涛“认罪”,他们让他用双手托举包装汽车零件用的木箱子,箱子掉下来就抽他两腿,重新再举起来,一站就是一夜,还用钢丝钳子夹他的手……他一个文弱书生哪受得了这种罪。
后来,陈祖涛被关进“1栋”楼,每天晚上被带到偏远无人的“74栋”,接受严刑拷问,一连十天,被打得天天尿血。他想不通啊,身体痛心里更痛,晚上彻夜难眠,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死。
这就是他自出生以来最痛苦、最绝望的十天。
陈祖涛与父亲陈昌浩合影
同年7月,父亲陈昌浩自杀的消息传到长春,陈祖涛悲痛欲绝,他想回去为父亲办理后事,可他连一汽的大门都出不了。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奉命而归,本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可他万万没想到,还有一种罪叫“莫须有”。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他心里的悲愤和委屈能向谁诉说?
遭受这种折磨时,很多人选择结束生命一了百了,可是死了真的可以一了百了吗?
后来无论他们怎么摧残他,刑逼他,他都挺了过来,熬了过来。
年9月,陈祖涛被转移到长春工厂设计处生活间的一个地下室里,和几名老工程师关在一起。后来又被送到农村“改造”,总算逃离了炼狱苦海。
经过两年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40岁出头的他又瘦又干、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走路佝偻着身子,手里拄着一根棍子,貌似60岁的糟老头子。
在农村生活期间,乡亲们都对他照顾有加,不让他下地干农活,只让他修修农具,干一些轻松的活。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最淳朴、最善良的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城市里太多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
他们丧心病狂,使用下作手段逼迫陈祖涛认罪,到底是什么罪?
二,一汽的第一名职工
年,陈祖涛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
其父陈昌浩是西路军的主要领导人。年,陈昌浩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被批准去苏联治疗。当时11岁的陈祖涛也跟随父亲来到了苏联。
在莫斯科,陈祖涛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并考上了莫斯科鲍曼最高技术学院机械系。在大学实习期间,他多次参观斯大林汽车厂,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援建个项目,双方谈判需要翻译。这时,尚未完成学业的陈祖涛挑起重担,开始为新中国建设冲锋陷阵。
年2月,陈祖涛大学毕业刚刚回到祖国,总理就对他说:“你再回苏联去,我国正在和苏联洽谈建设第一汽车厂,你就以第一汽车厂代表的身份去参加他们的谈判,顺便再到苏联的汽车厂去实习。”
所以说,他是一汽的“第一名职工”。
作为一汽代表,陈祖涛俄语说得比汉语好,还持有苏联护照和享有苏联公民身份,他全程参与了一汽建厂的规划和设计,还负责开列聘请苏联专家名单、联系搜集资料等业务性工作。
又在苏联待了3年后,年陈祖涛回到国内参与一汽的建设,担任发动机车间副主任。
因为陈祖涛在苏联求学和工作长达16年,所以后来有人怀疑他是“苏修特务”,处心积虑给他戴上这个“帽子”。
年7月15日,第一批解放卡车下线的时候,陈祖涛正在德国奔驰公司采购汽车薄板和奔驰轿车,很可惜没有亲眼见证那个辉煌时刻。
年,一汽开始搞红旗轿车,陈祖涛勇挑重担主持设计。那时候,苏联专家撤走了,生产轿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他说,如果说生产卡车是小学水平,那么生产轿车相当于大学本科水平,而高级轿车的生产层次更高。
以前中国从来没生产过轿车,想一下子造出高级轿车,难度可想而知。但当时人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什么最艰难就去挑战什么。
第一辆红旗是怎么“敲”出来的呢?
一汽人把一辆型克莱斯勒轿车“开膛破肚”,拆出来几万个零部件,分给多个攻关小组,一一研究。竺延风之父竺培耀,为造一个V型八缸发动机,他从铸造分厂的几百个铸件中才挑出一个合格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红旗轿车,一汽人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红旗内部构造基本都是一个个仿制出来,而外观则是一汽人自己设计出来的。前脸是中国的扇形,车后灯是宫灯,车灯盖是象牙雕刻的,座椅材料是丝绸的。为此,他们还从上海请回10个八级钣金工。
红旗的问世,并不能证明中国汽车制造能力有多高,其更大的价值在于政治意义。
三,二汽总工程师
年,国家决定组建二汽,陈祖涛作为当时五人筹备小组的成员,负责寻找二汽厂址。
在年时,二汽厂址被定在武汉青山,后来让给了武钢。再后来,局势发生变化,为了战备需要,国家要求二汽建厂要偏远、隐蔽。于是他们开始往湖南、湖北、陕西等省份的大山里搜寻。
最后,二汽定址在湖北十堰,也处于大山深处。
陈祖涛对这样的选址,其实并不赞同。在大山里建一个几万人的工厂,厂区和住宿、道路、生活等建筑设施都要从头建起,本来二汽要“远离城市”,这样岂不是又建了一座城市,而且还会大大增加成本;另外,当时三线建设备战备荒,我们以为敌人看不见我们,就打不到我们。其实,美国卫星把二汽厂拍得清清楚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虽然陈祖涛心存疑惑和不解,但他仍然全心全意为建设二汽赴汤蹈火。
可就在年二汽刚开始建设时,他被调回了长春一汽。那些年,他遭受的痛苦和折磨,并不是常人所能受得住的。
年,二汽厂厂长饶斌等人想尽一切办法,把一度失踪的陈祖涛找了回来,任命他为二汽总工程师。
回到二汽后,陈祖涛重振旗鼓,整顿二汽,以完成他多年前的未酬壮志。二汽正式投产是在年,年产辆2.5吨军用越野车,这种车在中越边境战事中表现极为出色。有一次,一辆车从几十米高的山崖上摔下来,驾驶室都摔变形了,但拉到公路上照样“生龙活虎”。
正是由于陈祖涛等二汽人的不懈努力,东风卡车才名誉全国,响彻世界。
年,陈祖涛离开二汽,在北京组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开始全面管理中国汽车工业,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陈祖涛眼中,二汽一直都是他最难忘的回忆,直到现在。因为在二汽工作期间,在他身上发生了太多的变故。
但每次一提到二汽,他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里面。
“我和饶斌在二汽设计了一套自主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建了一个大的研究中心,另外又建了很多专业厂,包括……,就是为了将来开发新车型。在二汽的体系内,有七八个厂都是搞开发的,可是这些东西他们一点儿都没有用。”
“二汽和日产的全面合资让我很难理解,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自主产品。我不能说他们没眼光,但他们培养的人才,尹同跃拿走了,现在奇瑞的自主开发不得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被迫出走的二汽研发人员汇集到了奇瑞汽车,他们开发出奇瑞QQ、东方之子、旗云、瑞虎、开瑞等车型,为奇瑞立下汗马功劳。
四,时事难从无过立
年,陈祖涛在上海开会时,李书福派专车把他接到刚建立的吉利汽车工厂。他给李书福提了几条建议:重研发、抓质量、造国民车。
如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中的佼佼者,而一汽、二汽在自主品牌方面还不够强势。吉利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到8%,一汽、二汽等这些国有汽车集团就没那么高。
“他是私营企业老板,他说了算,他上面没有几百个婆婆。像一汽,国务院多少个机构,都是他的婆婆,谁都不能得罪;长春市多少个机构,都是他的婆婆——你说他有多少个婆婆?他们做件事情是很难的。”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一个国家,都会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犯错不可怕,敢于接受教训并改正才是好样的。
陈祖涛的一生多舛多难,遭受过不公的待遇,但他始终相信未来永远属于光明。黑暗过去,他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扬。
其实,陈祖涛也是一位“公子”,但他并没有像周公子那样贪图享乐、炫权炫富,而是兢兢业业、披肝沥胆,为我国汽车工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老一辈人思想觉悟之高,令人敬佩,新一代年轻人应该向他们看齐。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陈祖涛:撰写汽车史记的老人我们建了一座城市-原二汽总工陈祖涛回忆录(中)陈祖涛:我是一汽第一名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