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身边有趣的车
新的一年头篇文章,Po的是去年在某创意园拍到的一台红色的凯迪拉克大海姆(CadillacBrougham),算是完成了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吧,虽然只是大大小小心愿中的其中一个,车况也是非常一般,但怎么说呢,还会有下次嘛。
这台海姆Brougham喷涂着红色车漆,摆放在广州白云某创意园内,供网店或网红拍摄所谓的小资照片用。
整台车从远处看还是比较正常的,至少挺完整,但走进看,可以发现细节丢失以及翻新工艺简单粗暴,还有前后假得离谱的“车牌”,只能说蛮影响观感。
*凯迪拉克海姆Brougham前期型,车头视角,直板的线条与大面积的镀铬饰件,加上长短对等的前后悬,这就是70-90年代初美国车的典型形象。
Brougham在早年是一款马车的名字,随后在50-70年代被使用在凯迪拉克车型的一些配置名称上,到了年,通用将Brougham独立成一个车系推出市场,这款车型可以看做是帝威五代型(CadillacDeVille)的拉皮版,定位高于前驱的Fleetwood,竞品瞄准了福特阵营的林肯城市初代型(LincolnTownCar)。
Brougham在短短的5年生产周期内进行了2次外观小改款,首次小改款在年(也就是本文车型),主要更换了格栅,里面的网格更趋向于长方形,而非前期版的正方形。第二次在年,大灯组整个变样。
*这是一款年款的Brougham,中网为长方形格子,大灯为分格式设计。
*-年款的转向灯处,本来是有个鹰标的,但这台车的鹰标丢失,蛮遗憾。
*凯迪拉克海姆Brougham前期型,司机位视角。这款车型的车长约5.61米,轴距约3.1米,但车内空间却不怎样,实用面积极低。或许浪费也是一种艺术。
如果按90年代的眼光来看,Brougham应该也算是“落后产物”,毕竟这是基于由旧C-Body(平台)演变而来的D-Body打造的产物,换句话说,这是70年代末帝威Deville五代型的拉皮车,两款车型共享了不少零配件,也都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后驱全尺寸大轿车。
虽然“落后”,但听起来美滋滋。
*-年间出厂的凯迪拉克帝威五代后期型(CadillacDeVilleV),海姆Brougham的外观设计几乎与之无异。
*凯迪拉克海姆Brougham前期型,车尾视角,这款车选装了乙烯基车顶(PremierFormalVinylRoof),选装费为美元,不算很贵。
*后藏轮设计也是一种消失了的艺术,现在鲜有新车如此设计,或许几年后某些新势力会复古一下?
动力方面,凯迪拉克给Brougham提供了雪佛兰出产的5.0升V8自吸汽油引擎,匹配4速自排变速器,最大可输出Ps马力与约牛米扭矩,力够大的
*正车尾其实暗含玄机,我说的并非是美妙的竖直尾灯,而是车牌框,在它的后方,隐藏着车辆的加油口。
*最后附上善存的年检标,显示原先该车是在北京注册的。
(完)回顾:
正统美国车贰则丨凯迪拉克帝威DeVilleVI福特远征ExpeditionI
黑色的凯迪拉克帝威加长版
汕头黑牌的林肯TownCar初代型
林肯城市/LincolnTownCarII
老派美式丨克莱斯勒帝国Imperial七代型
轩亮咯
朋友,上车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