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企业正遭受缺“芯”之痛,而其影响已从汽车产业进一步蔓延至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也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本轮芯片短缺危机源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的一场对市场需求的误判。疫情去年开始在全球蔓延,不少公司下调了销售预期,各大工厂也纷纷停工减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需求在短时间内大幅回升,由此产生了不小的供需缺口。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5月4日发布的最新晶圆产业分析报告提出,今年一季度,全球硅晶圆出货面积较上季度增长4%,达到百万平方英寸,相比去年同期的百万平方英寸上升14%,但目前产量仍不足以缓解相关企业的缺“芯”困境。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以及韩国的两家主要电子零部件厂商三星电子和LG电子都在近期表示,全球芯片短缺预计将持续到年。
01
自然灾害频繁加重芯片短缺
除了疫情带来的供应短缺,近期频繁的自然灾害也让全球半导体供应形势进一步恶化。2月份的美国极寒天气导致德州大面积的断水、停电,引发多家半导体工厂停工。位于德州的奥斯汀是全球汽车芯片生产中心之一,包括恩智浦、英飞凌、三星等半导体巨头都在这里建有制造工厂,气候灾害使得这些公司在一季度大幅减产。
在美国极端天气的影响消退后,上月末,日本车用芯片大厂瑞萨电子公司的一家主力工厂又发生火灾,导致部分生产线停工。该公司在全球车用单片机芯片市场占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汽车芯片,几乎所有顶级汽车制造商都使用其芯片。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柴田英利表示,计划在5月底前全面恢复起火工厂的产能。该公司此前曾表示,需要大约天(6月中左右)才能恢复以前的发货量。
此外,主要芯片制造中心中国台湾地区正遭遇干旱,由于芯片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用水,典型的8寸晶圆制造每小时耗水立方米,12英寸晶圆则达到立方米,而晶圆厂的产能通常是每月数万片甚至数十万片。台湾的缺水局面或导致芯片产量进一步降低。
02
“芯片荒”蔓延至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在这场全球“芯片荒”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汽车产业。去年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工厂停工导致供应短缺。在此状况下,芯片制造商普遍选择将有限的产量倾斜至利润较高的消费类电子领域,而在疫情初期销售大幅下滑的汽车制造商自然成了“最下游”。
芯片供应短缺下,全球多家车企已陷入减产或停产的处境。由于芯片缺货导致相应零部件断供,去年年底大众集团已在北美、欧洲和中国进行减产。随后,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多家车企都因为半导体芯片短缺纷纷宣布部分工厂被迫停产。4月份,美国通用汽车也宣布将对北美地区的几家工厂实施停产或延长停产期限。
随着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芯片荒”已从汽车行业蔓延到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据相关媒体报道,由于全球零部件短缺,苹果公司部分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生产已被推迟。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近日表示,芯片供应问题将影响下半年iPad和Mac产品供货量。日本索尼公司近期也表示,无法提高游戏机PS5的产量,智能手机、可穿戴装置以及电视机等的生产也无法提升。
与此用时,芯片及其上下游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彭博数据显示,芯片组和显示屏等关键智能手机部件的价格在过去半年里上涨了15%。而芯片的重要载体晶圆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去年下半年以来,台积电、联电、格芯等已将8英寸晶圆代工报价上调了约10%至15%。显示驱动芯片的短缺也让液晶面板价格同步飙升。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马修·坎特曼称,去年1月至今年3月,一块5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售价增长了一倍。而这种快速上涨预计将持续到今年三季度。
03
或转变为通胀压力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电子产品已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
事实上,疫情发生前,半导体行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美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从年的亿美元增加到年的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1%。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预计将在年达到亿美元。
眼下,芯片制造商正试图通过改变生产流程、向竞争对手开放闲置产能、审核客户订单以防止囤积以及更换生产线来竭力维持更多供应。但短期内,“芯片荒”仍难以缓解。高盛经济学家警告称,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芯片供应短缺将转变为通胀压力,可能使受到影响的商品价格上涨多达3%,而到今年底,可能使全球整体通胀率上升多达0.4个百分点,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挑战。
大家都在看
这个故事,从“敬爱的*组织:”开始……
征集来了!唯品会腰带得物鉴定为假,Gucci回应了→跨境理财通怎么投?投什么?能投多少?细则来了→来源:金融时报记者:项梦曦编辑:李柳嘉邮箱:fn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