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段楚婷赵毅深圳报道
年底出现的“芯片危机”仍在汽车行业扩大影响。近期,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等多家汽车公司均表示,芯片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产品生产环节,企业将因此相应削减汽车产量。
另据日本媒体引述一位未具名人士报道称,由于丰田汽车半导体芯片供给不足,广汽丰田的部分生产线已经从年1月11日开始暂停,此次停产的是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广汽丰田方面求证,相关人士表示:“因为零件供应的原因一时停止生产是事实,但是已经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记者还在1月14日走访深圳多家广汽丰田、一汽丰田4S店了解店内库存情况。其中,有广汽丰田销售人员表示:“雷凌车型在本月初减产,目前店内豪华版雷凌已经没货,只剩一两台运动版。”
而一汽丰田销售人员则告诉记者:“展厅内的车型都受到零部件、芯片供应紧缺的影响,有部分减产,目前推荐客户购买店内有库存的产品。”
缺“芯”蔓延多家车企
继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在年12月初被曝出因芯片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后,全球多家知名车企皆于近期公开减产计划。
据悉,福特汽车于本周关闭了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工厂,该厂负责组装福特Escape和林肯SUVCorsair,预计停工期为一周。而日产汽车受影响的是位于日本的Oppama工厂,该厂生产微型车Note。此外,大众汽车方面也于上月表示,由于半导体供应短缺,已调整在中国、北美和欧洲工厂的生产。
在此前的采访中,广汽集团旗下广汽乘用车方面曾对记者坦言:“目前确实存在芯片供应紧张情况,不过对车辆交付没有影响。”为应对这一状况,广汽乘用车已提前订购年所需的进口芯片,同时推进国产化替代方案。
而广汽蔚来相关人士则在交流中告诉记者:“目前没有遇到供应不足,因为年初针对形势的判断,公司已经要求Tier1供应商加强配货。从目前的状态和规划来看,年的生产和交车没有问题。”
据了解,在汽车电子产业链中,整车产线严重依赖芯片供应,芯片断供会导致整车产线停产,但芯片厂商并非与主机厂直接合作。位于产业链中游的系统集成商Tier1如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公司,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此前,博世集团方面曾回应称,目前行业出现零部件供应链瓶颈,公司正在密切联系客户,以尽力维持供货。而另一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方面则表示,目前全球半导体厂商均已开始着手扩大产能以应对突然增加的供给需求,但考虑到半导体行业正常的交付时间,目前供应短缺的情况将在6至9个月的时间内改善。
短期内芯片价格或上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万辆和.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
中汽协预测,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判断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而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
对于近期的“芯片危机”,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也于年1月13日公开表示,车用芯片的供需失衡不是最新出现的矛盾,也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汽车产业,而是一个全球汽车产业和相关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据其分析,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主要受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芯片行业在年上半年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
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这种趋势在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削减汽车行业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与此同时,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此外,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
陈士华预测,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但就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定量估计。此外,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编辑:赵毅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