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治吗 http://m.39.net/news/a_6196834.html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机油就像是流淌在发动机里面的“血液”,时时刻刻在保护着发动机。机油的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输出、平顺性、噪音量及燃油经济性等,从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车辆从整车厂出厂到最后解体报废,贯穿始终的一个话题就是汽车养护。目前机油市场上乱象丛生,各种原厂油(XX专用,XX专享)、功能概念油(离子油、分子油等)、进口油(港版、马来版、荷兰版、德国版等)……,面对机油市场上成千上万的品种、五花八门的概念,如何为自己爱车选择适合的机油?价格越贵的就越好吗?奔驰、宝马、法拉利等豪车能用的机油也同样适合自己的爱车吗?
适合的才是正确的选择!汽车发动机的养护,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动机原厂技术参数及OEM推荐、车辆应用工况、车辆使用年限、区域温度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这也就是目前汽车后市场汽车养护领域正在逐步推行的精准换油服务。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精准换油服务时机油选择应该注意的事项:
查看车辆使用手册的养护规定
每一辆汽车出厂,都会有对应的车辆使用手册,在进行车辆养护时,首先要查看使用手册上关于发动机油的选择要求。以款别克昂科威2.0T车辆为例,在车辆使用手册中9-8车辆养护章节,明文提示“选择正确的发动机机油,取决于正确的机油规格和粘度级别”,该款车辆的机油规格要求使用符合dexos1TM规格的发动机油,机油边度级别要求符合SAE5W-30粘度级别。图示如下:
年乘用车销量前八的轿车和销量前八的SUV,原厂机油推介分别如下表所示:
另外,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路虎、沃尔沃等豪华车排名前八的原厂规格,如下表所示:
看懂机油包装桶上的相关参数
在鱼龙混杂的机油零售市场上,有上千种品牌、上万个SKU的产品,在挑选适合自己车辆的产品之前必须看懂机油包装桶上的相关参数,因为这些看似简单雷同的参数背后,其实酝酿着千差万别的区别,如果选择的产品不恰当,轻者会影响车辆的驾乘感受,严重者会对车辆造成不小的伤害,比如油泥增多、动力下降、气门异响、爆缸等现象。看机油包装信息,看什么呢?
1.首先看品牌
机油品牌既是商品身份符号标识,更重要的也是一种品质承诺。选择机油在保证渠道正宗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耳熟能详的知名大品牌,如美孚、壳牌、嘉实多、长城等,大品牌机油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性能突出、质量稳定可靠,很多产品都是源于与整车厂OEM配套合作,从发动机技术研发的源头开始,经过严苛的模拟实验、台架试验、路试试验等多重环节,从而研发出高性能的产品。一个成功的产品推出,需要几年、十几年上千各环节,其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一般的小企业能承受得起的。因此,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机油品牌,选择一个品牌的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其背后公司的实力,千万不能贪图便宜或走冷门,被一些虚假宣传所蒙蔽。判断品牌最简单的的途径,就是参照各大类型的企业排行榜,如年度德国品牌价值强榜单,如下图:
2.看质量等级
多年以来,中国机油市场一直采用的是API(美国石油学会)的质量认定标准,用于汽油发动机服务的机油以“S”开头,目前已经推出质量等级的包括SA、SB、SC、SD、SE、SF、SG、SH、SJ、SL、SM、SN这12种等级,以SN等级为最新,SJ以前的质量级别已经被淘汰。年,为了应对发动机“低速早燃”现象,推出过渡等级的SNPLUS,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机油。
从SJ机油到SN机油,本质上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大变化,在机油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加速能力、降噪能力、长效性能、TBN含量等等方面,API并没有做出规定,因此不能简单的说SN机油就一定比SL机油好,还要整合看其他的相关技术指标,而这些指标大都不在API的定义内。
推动机油不断升级的源动力主要是取决于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环保法规的要求。发动机技术方面,如目前出现的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可变正时气门等,发动机要求轻量化,体积变小的同时承担更高的温度,要求机油具有更高的保护性能要求,如清洁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另外,随着环保法规的越来越严格,对发动机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降低尾气排放中的重金属含量,变相的要求发动机油本身必须降低相关参数,如SJ锌含量限制1ppm,磷含量0ppm;相比SN要求更严格,锌含量限制ppm,磷含量ppm。
3.看粘度类别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缩写。符号W代表冬季,0W、5W、10W、15W、20W、25W,W前面的数字指的是耐低温润滑保护性能,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W后面指的是耐高温润滑保护性能,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以0W-40为例,“W”表示winter(冬季),数字0代表这款机油适用于外部最低温度-35℃,实验证明,90%的发动机磨损是发生在冷启动的时候,从这个方面来说选择0W会比5W好。数字40代表机油在℃时的运动粘度,数字越大,说明粘度越高,适用于更高工况温度下适用。
选择机油粘度非常关键,如冬季采用低温下粘度较高的机油便会给启动马达、电瓶等增加额外的损耗,同时因内阻加大而增加了油耗;夏季而使用了高温性能不足的机油,则难以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形成足够的保护膜,这将引起润滑不足导致机件磨损。
下面看看如何选择机油的粘度:
(1)看车系保养手册规定
首要标准先看车辆保养手册上的机油选择规定。通常情况下,美系车,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车子发动机较为精密,部件之间间隙较小,选择5W-30或0W-30的机油较多,进口车型一般为5WWWW30,流动性能好节省燃油增强动力。德系车,如大众、奔宝奥等,通常采用的是涡轮增压技术,发动机温度高,间隙会比较大,选择5W-40会相对较多。日系、韩系车相对多采用自然吸气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的车辆,多使用20、30粘度的油品,如:SAE0W-20、0W-30、5W-20、5W-30,目前丰田部分新车型已经开始使用0W-16粘度的产品。
(2)看车龄使用年限长短
车辆的使用年限,对于机油的粘度选择也有影响。每辆车都会标配一本保养手册,1-3年内的车辆,原则上遵循车上的保养手册选择机油,如日系丰田卡罗拉的车子可以用0W-20的机油。
随着车龄的增长,如超过5年以上或超过10万公里的车子,可以慢慢地选择黏度稍大一点的机油,因为年龄大的汽车发动机磨损会更严重,选择相对黏度较高一点的机油,如日系丰田卡罗拉的车子可以用0W-30或5W-30的机油,但不推荐跨度过大的机油,如5W-40。
4.看机油的种类分类
机油是有基础油+添加剂调和而成的,其中基础油占到90%左右,添加剂占到10%左右。决定机油品质好坏的,与基础油本身的品质高度相关。基础油按照类别可以分为矿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详细分类如下表:
如上图所示,基础油分为五类,1-3类为纯石油制品,理论上只要是石油炼制的基础油都列为矿物油类。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基础油类别的认定,行业内并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最著名的就是美孚与嘉实多关于“全合成”概念的技术之争。当前,部分品牌把3类油也成为全合成,把3类+2类称之为半合成,2类+3类开始作为合成技术;比如,年开始美孚公司开始采用GTL(天然气制基础油)替代自己专利PAO,以降低成本,生产的美孚1号被美孚公司自己称为全合成。壳牌公司的喜力系列机油中,原来以3类基础油XHVI(石油加烃裂解)制造的灰壳被壳牌公司自己称为全合成,年后改为GTL生产全合成基础油。
按照严格定义而言,只有采用PAO或酯类作为原材料生产的机油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合成机油。目前在国内市场,在包装上明确为PAO类别基础油的机油品牌仅有中石化长城金吉星JP1,国产品牌的最高端机油在严格执行“全合成”的定义,突显国有第一大品牌着力打造中国品牌的行业标准。另外,以5类基础油为主的产品主要应用在竞技运动车辆上,部分走赛车用油细分市场的品牌在运作类似产品,如HOCHTIEF(豪赫蒂夫)、TORCO(托库)、MOTUL(摩特)、SPEEDMASTER(速马力)、AMSOIL(安索)、REDLINE(红线)、HKS等等。
选择机油的顺序应该遵循: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矿物油。全合成机油在使用周期、保护性能等各方面都远远优于普通的矿物油,但相对而言,价格也比较贵。
5.看其它特殊分标准分类
(1)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润滑油分类标准,最新的7版的分类为3个系类。分别为:
A/B系列:汽油和轻负荷柴油发动机油,其中A/B系列包括:A1/B1;A3/B3;A3/B4;A5/B5
C系类:适应催化剂型发动机油,C系列包括:C1;C2;C3;C4;C5
E系列:重负荷柴油发动机油,E系列包括:E2;E4;E6;E7;E10
一般情况下,ACEA的标准要严格与API的规格要求。越来越的欧系豪华车企,目前对于原厂机油都采用ACEA的标准。如A3/B4-用高性能的汽油机和直喷柴油机的发动机油,也适用于A3/B3应用的范围,可以满足很多OEM规格的最低性能要求,清净性比A3/B3苛刻。
(2)ILSAC——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委员会。目前ILSAC制订了汽油机油的规格为GF-1、GF-2、GF-3、GF-4和GF-5。简单地说GF规格就是API规格+节能要求。具体节能要求详见如下:
GF-1-用于年-必须满足APISH汽油机油所有要求,以及蒸发度、过滤性、泡沫性、高温高剪切粘度、剪切安定性等试验和磷含量规定,相当于SH+节能要求。
GF-2-用于年-要求达到SJ级汽油机油要求,并有节能要求,相当于SJ+节能要求。
GF-3-用于0年-相当于SL+节能要求。
GF-4-用于4年-相当于SM+节能规定要求。
GF-5-用于6年-相当于SN+节能要求+与生物燃料油的抗乳化+磷保持力。
6.看车辆OEM规格要求
无论是API、ACEA、LSAC的分类标准,还是矿物油与合成油的分类标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没有车辆OEM规格要求的更加严格。车辆的OEM规格要求是经过严格、苛刻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后制定的专属的技术规格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每一个台架试验都是一笔昂贵的费用,因此只有大型专业公司才有能力对油品开展认证工作。
综上所述,开展精准换油服务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考虑,包括车辆发动机的技术参数、车辆工况、机油规格性能等,并非是一个产品打天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修理厂和修理工师傅应该多学习相关的车辆和润滑油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恰当的推荐油品。#机油#